佛教名勝簡介: 崇善寺


                                                                 

建  築

崇善寺, 是明代宮殿式佛剎的遺物, 格局仍存。據明版的祟善寺全圖顯示, 當時的
崇善寺, 坐北向南, 沿中軸線, 排列著六座大殿, 大雄寶殿居中, 前後建金剛殿、天
王殿、毘盧殿、大悲殿、金靈殿, 各殿左右, 分列六座配殿, 外圍再建有方丈、僧
舍等十八座院落, 還有井亭、畫廊、影壁等, 是一座對稱嚴格, 平面鋪開, 而又相互
連接的龐大群體建築, 莊嚴而井然有韻, 緊湊而協調典雅。

清代火劫, 如此巨制, 幾近湮滅,
只有大悲殿得以保存, 依然壯
美, 古樸靈秀。大悲殿, 座落在
寬厚的臺基上, 前有月臺, 成凸
字形組合。殿身面闊七間, 即
三八•五米; 進深四間, 即二一
•七米。殿頂為重擔歇山式,
出檐深遠, 黃綠琉璃瓦剪邊, 通
高近二十米。上下兩層斗栱形
制蒼古, 不僅成為大悲殿前擔
一系列曲線巧麗的裝飾, 更是
大殿出檐結構的有機組成部
分。特別是角栱的設置, 反映
了明代建築在斗栱的運用, 技


                                                       大悲殿外貌

巧成熟。這座大悲殿, 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標準的明代木構建築, 比故宮的太和殿
早二、三十年, 成為研究古代建築的罕有實物。

殿前兩側, 皆有火劫後建的仿明琉璃瓦亭, 左為鼓亭, 右為鐘亭。山門東側, 另有大
鐘樓, 上懸明正德元年 (公元一五O六年) 鑄造大鐘, 重九千九百九十九斤, 鐘聲響
遍全市。山門外有鐵獅一對, 線條優美, 昂首踞坐, 威武而靈動, 亦為明朝遺珍。

雕  塑

大悲殿內, 三大士莊嚴端立, 中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東尊千臂千缽菩薩, 西尊普
賢菩薩。

千手千眼菩薩, 即觀世音菩薩的變現。菩薩悲心至切, 發大誓願, 願利益一切眾生,
發願時, 身即現檀金色, 頭頂化十一面相, 身上具足千手千眼, 俾能千處祈求, 千處
接應, 其中四十二手, 各持法物, 以降伏一切魔王外道。又千眼代表觀察, 千手代表
方法, 菩薩觀察眾生的剛柔利鈍, 因材施教, 對症下藥。

(由左至右) 普賢菩薩像,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 千臂千缽文殊菩薩像

文殊菩薩, 象徵智慧, 顯現丈六紫磨金身, 身現千臂千手, 手中各持一缽, 缽中各現
釋迦佛一尊, 以展示佛法廣大, 勸眾生不應滿足小智小果, 應發大心, 修大智, 成就
無上正覺。

普賢菩薩, 勸眾生勤修十大行願: 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
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回向。累積功德福智,
修行成佛。

三尊菩薩, 皆高八•五米, 氣象萬千, 為明代洪武期間的原物, 都是工細而不繁, 表意
傳神的傑作。
另有明代文殊菩薩比丘相像, 造型奇特,
衣紋不依現實紋理, 而呈螺旋式波浪圖
案, 具有古印度犍陀羅遺風。此像原奉
於太原市「文殊寺」和「北十方院千
壽寺」, 後遷奉於祟善寺, 一九八八年寺
內西院修復, 像即供奉於內。還有其他
太原寺院移來的各種佛像達百尊之多,
大部份屬明代造型。

另有兩式明代供桌, 一式具吉祥浮雕,
下有七龍, 盤纏雕畫, 或升或降, 或游或
戲, 神態各異。另一式為長方木桌, 上
雕紅蓮, 間飾竹技紋柱, 桌腳作雲頭紋。
兩者皆為明代雕塑遺物。







(第一頁, 本頁--第二頁, 轉下頁--第三頁)

                             文殊菩薩比丘相像